为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泉州市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的工作安排,市工信局将继续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云培训”活动,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互联网运营等核心岗位或紧缺岗位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化、技能化人才素质提升云培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机构
主办单位: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承办单位:泉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福建领路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量子教育项目合伙人)
二、云培训实施办法
(一)培训班安排
云培训平台每年拟组织培训,培训学员200人,按不同岗位设置课程,学员可根据自身岗位情况选择对应课程,每期学习期限约6个月:培训时间:2025年5月22日—2025年11月14日。
(二)报名对象及课程
培训对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企业家(含二代企业家)及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可报名参加。为提升培训针对性,学员可根据自身岗位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体系课程。每家企业每期学习总人数不超过5人。
1.MINI MBA:主要面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2.财务管理:主要面向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等相关管理人员。
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面向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相关管理人员。
4.生产管理:主要面向企业厂长、生产总监,生产经理、生产主管等相关管理人员。
5.市场营销:主要面向企业营销总监、营销经理等相关管理人员
6.供应链:主要面向企业供应链总监、供应链经理等相关管理人员。
7.互联网运营:主要面向企业互联网运营总监、运营经理等相关管理人员。
(三)学习通道
在泉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公众号“涉企服务”栏目 “专精特新云培训”模块,学员通过分配的账号密码直接在泉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公众号用户端登录进行课程学习。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云平台设置的培训课程为准,课程包含约10门岗位必修课及约300门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员按时按质完成学习,选修课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具体课程见附件2)。
三、报名及学员确认
(一)报名时间:2025年5月10日前。
(二)学员确认:按照申报条件及申报时间先后顺序确定学员名单,并予以公布。
四、学员待遇
(一)云培训全程为线上学习,修满课程学时及学分者,可获电子结业证书并录入泉州市专精特新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优先享受政府针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提供的公益服务;
(二)每期将综合学员的学时、学分及学习态度等情况推选10名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获得优秀学员证书,并有机会参加量子教育(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职业经理人高级研修院)举办的跨区域性的跨界交流、高管沙龙、联谊会等融合发展活动。
五、其他事项
(一)本活动属政府公益培训,不向学员收费。
(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云培训平台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福建领路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量子教育项目合伙人)负责云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撑、课程策划、培训考核及后续配套服务工作,并协同做好学员的组织发动、资格审核、培训过程管理等组织实施工作。
(三)联系方式
泉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王月青 18959890977
福建领路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陈少琼 18960336797
六、专精特新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云培训课程
2025年泉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题培训成功举办
图1:“小巨人”企业专题培训现场
4月15日下午,由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泉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共同承办的2025年泉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题培训会在民生银行三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助力企业精准掌握“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及金融支持资源。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余鲲鹏、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副行长韩晓东、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评审专家徐旭峰等领导嘉宾出席,120余名优质中小企业代表及县市区工信部门相关人员参会。
图2:泉州市工信局余鲲鹏副局长致辞
政企联动,共启培育新篇章
活动伊始,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余鲲鹏为培训会致辞。余副局长表示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已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8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9家,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当前国家及省市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新认定企业可获省、市、县三级奖励150万元,中央财政对重点“小巨人”企业的扶持资金更是高达600万元/家,充分彰显了各级政府对优质企业的厚爱与期待。余副局长结合企业申报实际,向与会企业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企业提前申报布局,成立由高层牵头的申报团队,对标“专精特新链品”六大指标,确保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财务数据等核心要素达标;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申报门槛仅是起点,评审中研发费用、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将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建立可持续的创新体系,以硬实力赢得全国角逐。